top of page

淮山食療|蘋果日報|神仙之食 — 山藥

  • 李亦寧中醫師
  • 2017年9月16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21年9月10日

「食咩健康啲?煲湯煲咩好?」大概是中醫臨床十大常見問題之首。大家一臉期待,自然是希望聽到冬蟲夏草、前年靈芝、野山人參、天山雪蓮等武林秘方,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神仙之食——山藥。

 

山藥,古名薯蕷,以根莖入藥。坊間一般以為山藥、「淮山藥/淮山」、「懷山藥」三者互通,其實不然。中醫用藥以「道地藥材」為佳,因為藥材品種、生長環境以及生產加工技術,直接影響其藥性和療效。山藥產於河南焦作區域者為「懷山藥」;產於江蘇安徽等地者為「淮山藥/淮山」;其餘產地收成的只能稱為山藥。三者之中,懷山藥藥用價值最高,當中又以河南沁陽、博愛、武陟等地產的為道地藥材,承《神農本草經》所言:「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」(今河南沁陽市)。

 

山藥味甘性平,能補脾胃、益肺腎,補而不滯,不熱不燥,是臨床上培補脾胃的常用藥。據《藥性論》記載,山藥能「補五勞七傷,五勞既去,五臟既充,則久服耳聰目明,輕身延年之效自著矣。」 這不就是說多吃山藥能調補身體,延年益壽嗎?確實,醫籍對山藥評價甚高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認為它能補中益氣,讓虛弱瘦小的人增力氣、長肌肉;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又認為山藥能補脾益腎,滋潤血脈。中醫典籍裏有個方子叫薯蕷丸,以山藥為主藥,專補人體虛損;又有一個名方叫六味地黃丸,用山藥補肺、實脾、固腎。 古書更明言此藥「性平可以常服多服」,既能用上久服、常服、多服等說法,足以說明山藥作用和緩,性平不燥,藥性相對溫和,長期服用無害有益 。大家注意別要囫圇吞棗,搞出個食積來便可。

 

    中醫常說「藥食同源」,意指許多食材與藥材互通互用,而在古人眼中,山藥自然是食材、蔬菜。古人常以山藥製粥,更予其「神仙粥」美稱,神仙的食譜五花八門,這裏就為大家推薦其中一款山藥粥,用料如下:新鮮山藥30克切片,配芡實10克、薏苡仁20克、白米適量。將白米、芡實、薏苡仁淘凈浸泡8小時,山藥洗凈去皮切塊。將以上食材連米水倒入鍋內,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約一個半小時 ,待米湯轉稠即成。山藥、芡實、薏苡仁三藥配合,既滲濕又健脾固腎,老幼皆宜。現代藥理研究更認為山藥含薯蕷皂甙、薯蕷皂甙元、膽鹼、植酸、止杈素、維生素、甘露聚精等,具有滋補、助消化、止咳、祛痰、脫敏和降血糖等作用(上海科技出版社《中藥學》),大家不妨吃點神仙粥試試!


撰文:李亦寧 註冊中醫師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